积极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这是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同时,发展现代农业是保障粮食安全迫切需要,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增强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出路,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条件。要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由80年代中期的1.8:1,1997年的2.5:1,扩大到2003年的3.3:1。1997年到2003年的7年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只增长了4%,只相当于同期城市居民收入增幅的一半左右。特别是,文件着眼于以改革创新这个基本动力来促进城乡统筹,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立健全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制度与宏观环境。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繁荣农村经济,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这种超级怪物就是现在世界上和华盛顿模式竞争的中国模式。
可以总结说,当今官场中,大政府模式及其背后的新乌托邦目标,是现在不尊重私有财产,甚至不尊重法律的主要原因,目的正当,手段变通(甚至违法)都没关系。民众爱上访,也归结于民众素质。说实话,在相对宽松的互联网上,谈不上什么互联网民主,最多是互联网式的新闻自由,和狭义民主无关,虽然广义的民主包括新闻自由,法治,市场经济,显然,作者用的民主不像广义民主,而合适的是新闻自由后面的民意反映。结尾:出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只有一条秘诀,就是给民众经济权利,有私有财产,有市场空间。
这是笔者通读来信的深刻印象。同样的中国人,香港、台湾为什么就能多法治、民主,不是文化问题,而是制度问题,哪些把持了制度改革大权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找出种种借口,民众素质无疑是最好的借口,这也就是为什么歪用鲁迅文章的妙用,中国人素质差,不适合民主。
征地、拆迁、买地,这些土地财政钱,除了政府投资的公共设施建设,其他大部分投在自己身上,而公共设施建设,既可以做形象工程,又可以趁机中饱私囊,公益私利两不误,何乐而不为?真正需要投入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又有多长成绩?强拆拆出的一个新中国,只是一个硬件,而光鲜的硬件旁边,多少人失去土地,多少人失去健康,多少人失去希望,最惨的,如宜黄钟家,还要失去如歌年华的亲人。二问:网络民主对中国社会真的是双刃剑?宜黄来信说,这个事件发展到今天的结果,在让人们为舆论监督叫好的同时,也让人们隐约地感到笔杆子杀人的厉害,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尽管,犹如宗教信仰,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这种思想的交锋,辩论、未必能改变官场思维,这种思维惯性,有很深的渊源,现在是身后有余忘缩手,要等到眼前无路想回头时,或许有一部分官员才会反思。对官员来说,高楼大厦公路汽车多了,GDP高了,就是升迁,升迁者不受谴责,毕竟如宜黄那么出事的,导致县级官员去职的,到目前是第一个。
一副家长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这封宜黄来信中的口吻,活脱脱的父母官的样子,这21世纪的世界上,官场还是这种思维,真的和东邻那种,我们很幸运,有领袖家族保护我们的话,无非是五十步到一百步的区别。民众不适合民主、法治,搞民主,社会要乱,稳定压倒一切。为什么中国官员怕互联网、怕新闻记者,就是因为,他们对付上面有一套,甚至,上下本来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或者说,是官场的小圈子。宜黄强拆案,要不是媒体记者介入,伤者极有可能都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官员无非是去职而已,谁杀人,谁救人,不是很清楚吗。
而为什么出现肖建国去职,就是第二个问题,来信所说的双刃剑:网络民主。谁都知道,就是因为司法不公,地方官员一手遮天,才会有信访制度。
因此,只有没有新闻报道,互联网民意影响,导致圈子外的政治人物对此批示,官员几乎是肆无忌惮的。在互联网式民主的一段中,显然,作者在警告社会,尤其是政府,对互联网民主要警惕其走向反面,反面就是笔杆子杀人,甚至,对政府威胁。
要出路,只有一条,痛苦的现实,告诉不见棺材不掉泪的官场,你们的时间到了,该到站下车了。苏联式的新中国,就是政府带领民众走向乌托邦。对公司来说,政府公司比它多拥有行政、司法、媒体等公权力,对其他类型的政府来说,它又是逐利而行,既有公利,又有官员的私利,混杂其中。这次事件,从某个角度看,如果把事件的升级以及相关领导被处理看成是一种草根民众维权成功或胜利的话,那么与其说是钟家的胜利,不如说是记者的胜利,是互联网式民主的胜利。死了多少的拆迁户,才动了一个县委书记,可见官场集体主流意识之顽强,而且,肖建国不是免职,风波停息不久,会异地任官。互联网式民主的出现显然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不过它也是把双刃剑,用得不好也很容易走它的反面。
中国的城市化运动,可以说,确实有其内在动力,大部分现在是一种政府主导下强行的城市化,政府的目的,出发点,大部分确是为公益,同时,也不能说,没有任何官员私利。说记者笔杆子杀人,实乃笑话。
到了宜黄县委书记一级,或者更高的官员,上面没有奥援,身边没有权力小圈子,是无法想象的。这封信,分了五个部分,官员眼中的事情始末,媒体的不良作用,宜黄政绩,强拆无奈有益,最后一部分是深层原因,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
可笑的是,这些官员听到东邻这些说辞时,还会笑话东邻,这些人拥有无限制的权力,真不知是他们的悲哀,还是民众的悲哀?当政府官员画就他们的新中国时,民众有多少权力来画就自己眼中的新中国?NONE。我国的官场受集体主义教育多年,忽视个人利益,现在又在做民族复兴的大梦,已经忘了民众追求的,只是,一套房,稳定的工作,老婆孩子们热炕头。
要有程序正义,制定良法,严格依法。改革开放走市场经济之路,是政府逐渐退出对经济的调控,从而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可以说,之前是要输出革命,拯救世界,现在又走向另一极端,追赶发达国家,实行民族复兴,跨越式发展恐怕不是喊了几年,于是,不切实际的举动,拔苗助长的政策都纷纷在追赶模式下出台,其中,最重要的模式是,政府无限责任公司的普及。显然,来信的作者经常使用的一个说服模式是,既会描述一个事物的两面性,但是,又会点出其偏好。可以说,解剖这封来信,对了解现实官场的真正心态,有很重要的意义,辩驳这份信中的思维,也有正本清源的价值。
这种以高楼、公路为代表的新中国,对所有的人有益?再如,新中国城市中打工的几亿民工,又有多少能享有城市居民的待遇?城市真是他们的家吗?户籍呢?六十年前,新中国成立了,为了那个苏联模式的新中国,中国人民付出了多少生命,时间,整整几代人被误,要说,那时的官员都是为了权力斗争,也不是事实,谁都有一些正面的考虑。一旦权力过大的超级公司遇到一个坏老板,多年积累,毁于一旦。
于是,中国政府的现代化,只学到了器物上的现代化,犹如晚清,以为买了洋枪洋炮,机器轮船就是现代化,对于最难的,要自身革命的制度、文化现代化,却不肯学,也不愿学,要为自己找一个理由是很简单的,如宜黄官员来信中的,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中国接下来的发展路径,也只有一条,赋予民众政治权利。
这样的任劳任怨的民众,也懂得为真正的公共利益牺牲自己的个体利益,牺牲也要利益平衡,其次,民众清醒地看到,为了虚幻的复兴梦,以及复兴梦后面的官商勾结,官场升迁,他们再不愿这样傻乎乎地被骗,这种个体觉醒之后,迟早是制衡超级公司的眼中钉,谁是谁非,历史总归是站在民众一边。10月2日出版的《经济学家》预测,印度的私营经济发达的模式,长远将超过中国的官办模式,理由之一,是众多的私营经济比官办经济要有活力。
而民众的注意力,新闻媒体的资源毕竟有限,犹如反腐败一样,谁碰到,谁倒霉,这种非制度性制约,也是官员心态不平衡的因素。要是没有互联网,中国地方政府这些超级公司,真的是什么都不怕了,上面要依赖他们发展经济,赶英超美,以在国际上有面子,下面民众怕他们的公检法,城管,对付拆迁,只能自焚以抵挡,这超级公司虽然没超过美国,但是肯定超过秦始皇了,至少,秦朝没有电视台、报纸可以进行思想控制。网络固然有其负面,但是,限制在色情,犯罪方面,对言论自由而言,真是对中国难得的出气筒,如果社会要稳定,就必须进一步落实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制定新闻出版法,官员眼中的双刃剑,最多是一个对着无法制衡的权力而言,确实是剑,对于百姓,无疑,手中的是剑把,双刃剑,哪怕是金蛇剑,都对自己有大益。然而,官员总归有理由把中国不民主,不自由,归结到百姓素质上去。
可以说,不改变官场主流的发展观,什么价值优先,不但拆迁死人将会继续,而且,中国将只能一条道走向黑,政治文明将无法平稳实现。很多官员自以为是,有独绘蓝图的自大,有公共设施的光鲜,加上世界第二的总量带来的陶醉,可以说,现在的官场已经失去了自我革新的动力和魄力
这种说法不但言过其实,而且引起了混乱。这两件物事能凑到一块儿造就一个词,实在是概念上的混乱和自相矛盾。
在过去,一些权力使用者在分享诸多好处时,都是以体制内配给的方式来实现的,比如特供商店或种种福利。拥有话语权的人必须保持审慎和清晰,只有清晰的头脑才有机会赢得光明的未来。